重生年代旺家小甜媳
李双明很满意媳妇有眼色,决定一会儿带她买身新衣服,她还是当年嫁进来的时候,穿过新衣服,真是亏待她了。
饭后,李妈去上班,李小玉对李双明道:“幺爸,我们要去纺织厂,你去不?”
李双明心想你们去纺织厂,他一个大老爷们去干什么,刚想回答不去。
“双明,你也一起去,小玉儿带我去买瑕疵品,我一个人拿不回来。”
刘秋仙凑近他低声道,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了,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这男人怎么傻得不会说话。
李双明不是傻得不会说话,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来两次都是莫大的好事,他好象欠四哥一家,越欠越多了,咋整?
“要去就一起!”李小玉说完就往院外去,她得先去杨家找秦梅。
杨家自年前就搬到颜老头家的一个偏院里,主院和福叔生前住的小院,里面都住满了武装部的职工和家属。
一个大院子,被各家分占,划分成不同的块。曾雅致、整洁,带着古韵的大院,瞬间变成了大杂院,充满了生活气息。
颜老头来看过一次,就再也没来过,一个好好的院子,被糟蹋成下里巴人的大杂院。
他看着就难受,干脆眼不见为净,反正是一分钱都没收的,随便怎么操吧!到头来还能给他留个壳就行。
这房子他将来是要留给那丫头的,现在变成那邋遢样,不知道她还会不会接受?
“秦姨,在家吗?”李小玉站在杨家小院门口喊道。
“在呢,进来吧!”屋里传来秦梅的回声,听声音像是从厨房传来的。
秦梅洗完碗从厨房出来,见李小玉站在门口向里张望,笑骂道。
“臭丫头,到家门口都不进来,要我来请你吗?”
“嘿嘿,秦姨找你有点事帮忙!”
笑看不好意思的李小玉一眼,还真是稀奇,还知道不好意思了。
“难得见你来找我一回,说吧,能办的肯定给你办到。”
李小玉上前小声地对秦梅道:“秦姨,我幺爸幺妈从乡下来,我想带他们来买点瑕疵布。”
秦梅暗笑,就这么点大的事,用得着来找她,直接找亲家母就行。
“行啊,带上人跟我走吧,自己去挑,你要不要来点?”
“嘿嘿,多了可以啊?”
秦梅笑着轻点她的脑门,明明想要,却还要装一下。
“你呀,买那么多瑕疵品做什么,你妈平日里买回家的还不够用啊?”
“那点哪够啊,你也知道我们家人多,还有外家,那点根本就不够消耗的。
这马上要去外地上学了,床上用品得准备两套吧,把瑕疵品拿回家,缝纫机一踩就出来了。
又便宜又实惠,出门在外,可不能太张杨。”
要去京城上学的李小玉,准备苟着在学校好好地学习。想试试在资源丰富的大学里,她能吸引多少知识,她是决心将海棉做到底。
许久没到纺织厂,这里一点没发生改变,现在正是上班时间,厂门口很是热闹。
秦梅直接带着三人到仓库,将他们交给在库房工作的李妈,公事公办地对李妈道。
“杜同志,我带他们来选瑕疵品,你按正常价算就行。”言罢,还对李妈挤挤眼。
李双明和刘秋仙看得一愣一愣的,这两亲家是在打什么哑语,两人又不敢乱说话,怕给人带去麻烦,将满脑子的话都压在肚子里。
“幺妈,你们快去选,机会难得,下手要狠!”
李小玉见两人站着不动,只得催促他们,咋这么没眼力见的,还愣着干什么,上啊!
不管他们的,自己快步在库房里走动,看到有自己用得着的就挑出来。
刘秋仙见李小玉不客气的做法,也跟着动起来,李双明就在她身后抱着她选出来的布。
李妈见自家女儿那豪迈的动作,心脏咚咚地加速跳。
“玉儿,别买太多了,以后还可以再买的,多了也拿不走啊!”
李妈是在心痛,照小女儿的这种选法,她三个月的工资都不够买的,这孩子太能买了。
“妈,不用你掏钱,别心疼哈!”李小玉对李妈拍拍她随身的小书包。
心思活洛的刘秋仙,不仅将手里的钱全换成了瑕疵布,还找李小玉借了一百块钱。
最终两人收获满满,总共买了四百块钱的瑕疵布,仓库里的存货都被两人清了一小半。
秦梅给三人借来一辆架子车,让他们自己拉回去,她得上班去,一会儿还要开会。
“幺爸,快点拉上走了,别呆久了,会有人有意见的。”
李双明拉着被一大块瑕疵严重的布,盖着的架子车,稳稳地走在前面。
李小玉和刘秋仙走在后面,李小玉道:“我这里的布还有多余的,你们再拿些回去,以后有时间来县城的时候,把钱给我妈就行。”
“小玉儿,谢谢你,我就是想拿这些布回村里,跟别人换点路费出来。”
“我懂,记住你是换,是以物易物。”
刘秋仙点点头,她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她家双明当着队长,她可不会给他拖后腿。
家里男人当队长,村里没一个敢对她使脸色的,她可不想因小失大。
这些瑕疵品拿回去,不是亲近的人她还不会换,别把她当傻子。
在乡下这些东西虽然是瑕疵品,但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新布料。
在乡下有几个家庭能穿得起新衣服的,以前四嫂一家在的时候,还有可能给孩子换一身瑕疵品回来。
自饥荒后就再也没有换到过,可见瑕疵品的受欢迎程度。刘秋仙在心里暗暗计算着,哪些人可以交换。
这些东西拿回去最少都得翻一倍的利润,她不动心才怪,就是为了这利润,她每年都得来一次四嫂家。
她也不会空着手来,村里粮食今年足够家家户户吃饱的,还能养两只鸡。
到时候拿着鸡和粮食上门,一准能换回她要的瑕疵品。
最新倒爷刘秋仙新鲜出炉,还是在严禁私人做买卖的时候产生的。
一个女人够胆识,够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