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玉在空间里清理库存,看看去省城哪些东西可以出手。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过了这村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了。
菜籽种了两季,比上一次增产三十斤,每次增产在递减。
估计是进化好了,最后一次菜籽留五十斤做种,做好标记放二号库保存。
总共收获菜籽油六大坛,除去用掉的,大约有两千九百斤菜籽油。
土豆收两次,有七千五百斤。
七亩地全种黄豆,今年剩下的时间全种黄豆,明年开始种粮食。
鸡蛋有大约五万枚,一公斤十枚,就有五千公斤。
这次可以出售的有,菜籽油一千斤,蔬菜五千斤,鸡蛋五千公斤,鸭子二十只。
鱼黄鳝大量,大兔子二十只,过年前杀的家禽下水还没处理。
李妈和李小燕,用三天时间给李父三人,各赶出两套新衣服。
去省城也不能穿得太差了,会被人瞧不起,李妈不想他们出去被人歧视。
二十四日,李父带着两个孩子,一早从斑竹林出发去县城。
带了两套去年的衣服,还带了李妈做的两套新衣服,各自的洗漱用品。
李父与大儿子一人背一包衣服,李小玉背着她的小包与水壶。
李妈送走父子三人,心里空落落的。
希望他们一路平安,早点回来。
到镇上,接上等候在班车外面的任秋,任大姑父送任秋一起去县城,提着两大包行李。
李父带着任秋父女去小院住,放下行李,煮了点白水挂面,一人吃一碗填肚子,让他们去休息。
任秋父女说要去纺织厂看看任春,正好李父要去杨开文家约定时间。
一行人又一起去纺织厂,到纺织厂后两拨人分开行动。
李小玉一行人去杨开文家,敲开门,杨开文夫妻和小儿子在家。
李父约定好时间,起身要去车站买票,被杨开文拦住,说他去买方便些。
李父知道杨开文作为一个县城武装部长,人面肯定比自己广。
掏出四人的车票钱,让他代买,钱一定得收下,不然以后都不来往。
杨开文明白李父不是占便宜的人,这样的人更值得交往。
拿到票后,天色渐晚,李父三人告辞离开。
杨家留饭,李父不同意。
“这个年代,哪有轻易到人家里吃饭的,城里都是定量,吃了你们就会少吃,不行。”
杨开文拉住李父:“咋的,瞧不起哥哥,一顿饭还是管得起的,都是亲戚了。”
秦梅擦着手出来道:“四弟,我菜都快好了,你可不能走,我还没跟小玉儿说话呢!
小玉儿,秦姨可给你留了好东西,就等着你来呢,可不能走。”
“啥好东西呀?”
一句话让李父觉得脸红,自己女儿小财迷的毛病又犯了。
得,那就留下吧。
桌上杨开文和李父相谈甚欢,像多年未遇的老朋友。
说着说着,两人还到院里比划起来,竟是相逢恨晚。
杨涛与李承继也很谈得来,各自说着自己知道的趣事。
杨开文直叹息,李父要是年轻的时候能去当兵,肯定大有前程。
当兵,这是李父当年最遗憾的事。
当年李父未结婚时,遇上招兵的,最后一步要确定下来时,却被闻讯赶来的李奶奶(李大大背着来的),撒泼打滚地拉回去。
李父说起年轻时候的事,都是泪。
有那么一位母亲,想做什么,她阻拦什么?就连学医都是偷跑出去学的。
有时他就在想,自己是不是她的孩子?
哪有母亲对自己孩子这么狠的?可偏偏却是亲生的,因为李父与李爷爷长得八分像。
两大男人坐在地上又哭又笑的,李小玉从来没见过他这样。
原来老汉儿有那么多的苦,都只能往肚子里咽,太苦了!
听得李小玉在一旁也跟着流泪。
秦梅看两大男人一时半会是停不下来了,就跟李小玉说让她从省城回来,到厂里找她,到时带她去库房。
李小玉秒懂啊!高兴地点着小脑袋。
秦梅与她约定好,明天早上五点半,他们开车到小院去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