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两天紧赶慢赶,张楚终于才把《少年派》的内容给写了出来,眼看着还有三个小时就要到凌晨的截止时间。
但他却连错别字都还没有改,这简直就是要命!
所幸他还拥有系统这个助手在,可以用十倍流速在系统内查看他所写的这本书,发现错别字做好标记之后,再回到现实中统一修改。
这样一来,张楚拮据的时间又宽松了不少,只是对他的精神压力比较大,要连续看二十多个小时不休息,铁打的人估计也扛不住。
系统时间过去得相当慢,张楚并没有心浮气躁,而是沉下心来认真检查,对于很多评委来说,细心不细心、仔细不仔细也是他们考察的重点。
长篇作品不出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个错误率给降下来,而不是随便一顿就是几个错别字摆着,那太影响观感了。
阅读是一件让人容易产生愉悦心情的活动,但阅读一些不好看的作品则是煎熬,张楚可不想这本好不容易才单身的《少年派》成为别人的煎熬。
他从来没有这么劳累过,但体内有一股劲儿一直让他坚持下来。
直到晚上十一点过,张楚才把《少年派》提交到自己中国好文学的投稿网页内。
这一口气一松懈下来,他连去洗澡的力气都没有,勉强起身把电灯关上后,就趴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从来没有五天时间能这么累过,他不光是写出了一本书,而且还注入了自己的心血!
……
周一早晨的燕京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堵。
不管是地铁还是公交或者自驾,要是不被堵个几十分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帝都。
东城区是燕京市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既有雍和宫跟国子监,还有太庙跟古观景台,地处燕京二环之内。
原本冷冷清清的中国作家协会办事处内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今天是“中国好文学”正式开始评稿的日子,各方面的权威人士都将陆续到场。
他们将按照征文题材和类别成立专门的评审组,经过组委会的同意后,按照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评选出优秀作品,并且在官网上面公示,接受监督。
评选的方式很简单,每个参赛作品会被这些评委们轮流阅读,然后进行打分处理,每个作品至少会被三个评委打分,分差小于20分的就不用复评。
这是害怕出现某些极端的情况,比如这个评委觉得这首诗或者这部非常好看,给了100分,而另外一个评委却给了50分,觉得很一般。
这就需要找其余评委来进行复评,做到求同存异,但每个评委给出的分数是看不到的,这样可以减少一点争议,同时保留面子。
“哟,老邓,今天是你负责镇场子啊!”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了起来,首先进入到大厅里面的赫然便是一个刮着关头的中年男子。
邓一鸣,中国作协办公厅的主任,这次就得让他跟那么多文坛大家一起交流,“陈老师好久不见,这要不是有这次比赛的邀请,恐怕你还舍不得来燕京。”
陈英松,国内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曾经凭借《无鼠之家》等作品广受好评,是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的副所长。
就在两人还没来得及寒暄的时候,一个又一个的大师从门口走了进来!
儿童文学的奠基人邵丽女士,被誉为散文集大成者的杨晓帆,还有诗刊的总编马启伟,严肃文学代表人物曹修文等等,每一个都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过自己印记的大师。
只不过他们年龄普遍比较大,最小的看起来也差不多是三四十岁,如果不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这次征文活动的话,估计聚集不了这么多类型的人。
他们很多人都是熟人,这聚集在一起叙叙旧聊聊天热闹得紧,毕竟之前天南海北,很难有机会见面。
“各位老师,今天咱们算得上是群贤毕至,这次征文就拜托大家了,尽力寻找、挖掘出有潜力的新生代作家来。”
邓一鸣诚挚的说道,这项征文比赛规模很大,邀请到的协办单位也都赫赫有名,只要那些作品能评上奖,就能被出版出去。
这对文学爱好者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同时也对很多不出名作家有利,如果能在这个征文活动上面拿奖,那作品的曝光度自然会上升,说不定会借机咸鱼翻身!
“邓主任说什么话呢,我们是自愿来帮忙的。要是能找到几个有用之才,那就不枉费大家这番心意。”
“老陈说得对,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我都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看文章了。”
这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们被工作人员一一引了过去,按照诗歌、散文、古体词赋以及综合参赛组四个类别进行评审。
其中综合参赛组是规模最为庞大的,包括了杂文、评论、随笔这个以及、剧本、童话两个小分类。
诗歌组只需要四个评委,而组则是需要二十个评委,哪怕诗歌组有几万首诗歌入选,但一部的文字就能抵上许多首诗歌。
陈英松坐在椅子上,他面前有一个大屏的阅读器,作为组的评委,他的任务最重,因为长篇动辄十多二十万字,要给出一个完整的评价来,那必须看完才行。
他可做不出那种只看个半截就给评分的事情来,那是对作者辛苦工作的不负责!
这间会议室内的老伙计挺多的,也有几个中年的小朋友,陈英松将茶杯放好,然后认真阅读起来。
分配在他电脑里面的足足有17本,也就意味着他必须要在3天时间内看完这17本长篇,对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年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陈英松将老花眼镜戴在鼻梁上,自己则是查看起这17本书的书名,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当中选一本。
《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城北有条河》、《生为女人》、《灵魂涤荡》、《一个九零后的独白》、《我的学生》、《梦靥》等等名字从陈英松眼前划过。
最终他的目光停留在末尾那本名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面,或许是当了爷爷,他还以为这是被儿童读物,想先看了之后回家给孙子讲讲故事,看看少年派的漂流路上究竟发什么什么奇妙的事情。
只不过这一点开,他的脸色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