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第二十五章 海底之针【】
夜色笼罩着大地,河套平原晴朗的夜色格外皎洁,天空没有一片云,一轮弯月在一碧无际的大海里航行,独孤地撒下一地的清辉,地上、瓦上都染了一层银白色,夜非常安静。
在杨元庆官宅的后花园里,江佩华一个人慢慢地走着,身边没有一个人,尽管五原郡的初冬之夜格外寒冷,她却恍若不觉,她在草原多年,早已习惯了北方的严寒。
杨元庆的府宅人口稀少,后花园也格外冷清,只有江佩华一人,远处一座两层的小楼亮着灯光,那里便是杨元庆的主宅,二楼最西侧窗户灯光柔和,那里是杨元庆的内书房,晚上,杨元庆都会呆在那里。
江佩华心情有些烦忧,她也不知道这烦忧从何而来,使她难以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只有出来走走,她的心情才稍微舒畅一点。
走上一座小亭,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从远处二楼最西面的窗户掠过,目光随即变得有些黯淡。
江佩华低低叹了口气,又从亭子走出来,刚走到小径上,身旁却传来一个关切的男人的声音,“怎么一个人在这里,不冷吗?”
江佩华吓了一跳,向一旁连退几步,当她看清树旁的小路上的黑影是杨元庆时,她一颗心才稍稍放下,随即又慌乱起来。
“不...冷吧!”
片刻,她发现杨元庆并不是刻意来找她,而是一种巧遇,她心中的慌乱才稍稍淡去,却又生出一丝难以言述的失落。
“元庆,你怎么在这里?”
“我在考虑问题,思路堵塞时,就会来花园走走。”
杨元庆淡淡一笑,慢慢走到她身边,和她稍微隔了一尺的距离,给她留下一点安全的空间。
“一年多不见,你过得好吗?”
江佩华是个极为矜持的女人,心中也敏感异常,杨元庆的慢慢靠近,让她心中有点害怕,但最后一尺的距离又使她心中的害怕渐渐消除,她的心也平静下来。
“还好吧!过得很平静,若不是这次尉迟嚷着想见出尘她们,我也不会来丰州。”
“嗯!我还有点担心你的身体,怕你禁受不住严寒。”
杨元庆转头看了一眼江佩华,她白天戴着帷帽此时没有了,月光照在她脸上,使她洁白脸上有一层玉一般的光泽,她比从前成熟了,修长的身材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单薄,优雅的仪态使她宛如月光下的仙子。
“好像身体也好了很多。”
皎洁的月光下,江佩华的俏脸微微一红,她低下头,美眸仿佛笼罩了一层淡淡的薄雾,变得朦胧起来。
“谢谢你的关心。”
两人慢慢地在花园小径上走着,杨元庆又好奇地问:“佩华姑娘,你父亲是谁?我却从来不知。”
“我父亲是观王,其实我只是一个庶女,是他最小的女儿,我胞兄就是杨师道,你应该认识。”
杨元庆这才明白,原来她是杨雄的女儿,杨师道的妹妹,那她就是杨广的族侄女,但杨元庆心念又一转,她叫杨佩华,而杨丽华就应该是她姑姑,两人的名字怎么像姐妹一样。
“我一直以为你是圣上的族妹,你的名字和阿姑名字很像。”
“你是说乐平公主?”
杨元庆点点头笑道:“她叫丽华,你叫佩华,我还一直以为你们是堂姐妹,还差点也叫你阿姑。”
江佩华掩口哧地一笑,心情一下子轻快起来,她轻轻跳上一块大石,眼睛里露出一丝调皮的笑意,“其实你若叫我阿姑,我也很愿意。”
“你真愿意吗?”
杨元庆也笑道:“我叫你阿姑,大家都得跟着叫,连冰儿也要叫你一声姑奶奶....”
“不!不!”
江佩华慌忙摆手,“这不行,我可没那么老。”
两人又走了几步,江佩华轻轻咬一下嘴唇,低声问:“元庆,你好像很喜欢乐平公主,是吗?”
杨元庆点点头,微微叹息一声,“她的逝去,是我最大的伤痛,她最后给我留下一首诗,更令我痛彻于心。”
“什么诗?”
杨元庆沉默片刻,“以后吧!有机会我告诉你,今天说了会令人哀伤。”
江佩华默默点头,她不再多问,这时,两人走到了后宅门前,江佩华停住了脚步,“我有点冷,想回去了。”
“我送你!”
“不用了,我自己回去。”
江佩华回头嫣然一笑,快步向自己院子走去,杨元庆望着她柔美飘逸的背影,宛如莲花仙子一般款款而去,他的脑海里又浮现出杨丽华那风姿绝世的身影,她们竟是如此之像。
.......
五原的秋试如期举行,虽然叫做秋试,可此时已是初冬时节,天还没有亮,卯时不到,数千名住在官学学舍内的士子便纷纷起床了,尽管凌晨时分天气寒冷,但士子们谁也顾不上严寒,纷纷围着水井边打水洗脸,用刺骨的冰水清醒头脑。
来自荥阳郡的士子张亮也早早起床,他精神却有点不好,因为紧张,他几乎一夜未睡,头脑昏昏沉沉,什么都想不起来,他心中又急又恨,一连打了自己两个耳光,骂道:“你这浑蛋,怎么都忘了,你拿什么考试。”
这时,他的舍友韦纶端了一盆清水快步走进来,“张兄,洗个脸清醒一下吧!”
韦纶是京兆人,是韦氏家族的远房偏亲,家境贫寒,父亲在韦氏族学教过书,留下几亩薄田,他一边读书一边务农,奉养老母,这是五原郡取士,无论寒门贵族,一视同仁,他便毅然卖了土地,前来五原郡谋前途,他和张亮住一间屋,两人都是贫寒出身,惺惺相惜,关系极好。
他见张亮目光呆滞,便用拳头在他肩窝轻轻敲了一记,笑道:“怎么,还没有睡醒吗?”
“没有呢!”
张亮叹了口气,“我昨晚一夜未睡,头脑一片混沌,真不知拿什么考。”
“先洗脸,头脑清醒一下,我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张亮只得用麻巾洗了脸,头脑确实稍微清醒一点,便问道:“什么好消息?”
韦纶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道:“听说这次主考官是前两天遇到的高颎。”
“那又怎么样?”张亮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你真是笨啊!若考上了,咱们不就是高颎的门生了吗?”
张亮嘴角露出一丝苦笑,考上再说吧!这时,外面走廊上传来了学监的吼声,“时辰到了,准备出发,别忘记拿考牒!”
考试的时刻终于来临,成群结队的士子走出学舍,向一里外的郡学学馆走去,五原郡郡学是一座占地约二百亩的大学堂,位于九原县南门外,可容纳六千士子就读,大业七年建成,所有的教授都是从中原聘请。
五原郡的教育制度是太守杨师道创立,他规定每个乡必须有多座学堂,五岁以上孩童进学堂读书,十二岁参加童子试,无论贫贱,只要能通过童子试,都可来郡学免费读书,官府提供食宿和日常用品,童子试又叫县考,每年春天举行,所以叫做春试,考中者称为郡生,便有资格来郡学读书,学制五年。
但大部分人家让孩子读书,只是为了让他们识几个字,在考完童子试后,便回家务农了,只有一些大户人家才愿意让孩子继续读书深造,因此,目前的郡生只有六百余人,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因为遇到考试,这六百多少年郡生便被组织起来,为这次秋试做事。
而今天参加秋试的士子和郡生无关,年纪都二十岁以上,除了五原郡的近两千读书人外,其他三千余人都是来自关陇地区。
卯时三刻,天还没有亮,五千余考生排成五队,验身入场,除了考牒,其余物品一概不能带入。
张亮和韦纶排在中间,两人心情都有点紧张,这时,一名身材瘦高的年轻士子挤了过来,他喊了一声,“少平!”
少平是韦纶的字,韦纶一回头,顿时一阵惊喜,“三哥,你怎么也来了?”
身材瘦高的年轻士子叫做韦师明,也是韦氏偏房庶子,但比韦纶要好一点,可以领月钱,而且有资格在韦氏族学读书,从前教他的先生便是韦纶的父亲,因此两人认识,他比韦纶大两岁,韦纶便叫他三哥。
韦师明点点头,“我昨天才赶到,好容易补了考牒,给我补牒的官员说,这次录取一百二十人,听说五原郡要新建十个县,主要是为这十个县输送官员。”
张亮眉头一“才一百二十人,那四十人中才能录取一人。”
韦师明看了他一眼,“已经不错了,朝廷科举要四百人才能录取一人,还要看门第。”
韦师明对张亮没有兴趣,他又问韦纶,“少平,如果你考不上怎么办?”
韦纶咬一下嘴唇道:“家里的五亩田我已经卖了,如果考不上,我就在留在五原郡做学堂先生,再把老母接来,我已经问过了,学堂先生一个月能挣五十吊钱,在五原郡可以买五石米,另外还有三间房舍,足够我奉养老母。”
旁边张亮也叹口气,“我也想留下来,反正不会再回瓦岗。”
“你说什么?”韦师明和韦纶一起向他望去,眼中露出惊讶之色。
张亮说露了嘴,连忙摆手,“没什么,我是说,不想再回老家那两间破瓦房。”
“可我听你说的是瓦岗!”韦师明疑惑地看着他。
“瓦房!”张亮胀着黑脸,眼中有点恼羞成怒。
这时,验名官大喊:“下一个!”
有人在后面推了他们一把,“到你们了。”
.......
【和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