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沈士周和柳溪也明白了俞图的意思,他们也颇觉失望,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随后柳溪笑咪咪的问道:“贤侄,那你可曾读过《尚书》?”
《尚书》是冶国之典,通俗讲《尚书》一书就是历朝历代冶国经验的总结,这部书在科考中的作用,是八股文破题、论题后给出策略方法。
所以要是读完《尚书》,虽然没读《十三经注视》无法广征博引,让文章融汇贯通,圆转如意,取得高名,但点拔一下,榜上有名也未必不可能。
而贾环也明白,柳溪他们所说的读,实际是背诵和理解,虽然前世也支璃破碎的学过一些,但理解的角度也不同——前世是站在一定高度上,批判的继承;而现在却被尊为宝典,容不得一丝置疑。
所以贾环再次探了下身子,恭敬的说道:“没有。”
“哦。”“嗯。”“喔。”
沈士周、俞图、柳溪听了都用手捋了捋胡须,都感觉在意料之中,也在失望之中——毕竟贾环年龄小,学业难以达到。
“难道真要颜面无存!不收呢?这小子奸猾,一定不会把后面的字母说出来……”三人几乎同时这样想着。
但沈士周毕竟身居高位,太极打的溜,他眼晴微微一眯,接着说道:“三岁能诗,七岁能文,你虽才思敏捷,但文章之所以晚成,是因为需要积累,如此看来,你积累过于薄弱,今年秋闺定然无望,不积跬步,无以致干里,你若潜心于学,三五年后,或能小成……”
俞图和柳溪听了沈士周的话,心里都是一亮:“对呀!这祸甩的好呀!这小子要是榜上无名,只能怨他以前积累薄弱,这样一来一点就无后顾之忧了,沈士周果然狡猾!”
随后柳溪继续想到:“不过他积累薄弱应当说出去,不然只我们三个知道没什么用!嗯,他父亲倒和我二弟是同僚……”
而俞图的想法和柳溪內涵相同,不过他的传播途径是和手下翰林闲谈,故意漫不经心的说出去。
想到这里两人顿时心定如磐石,而这时就听沈士周,微笑道:“你既然要拜我们为师,那就端茶吧!我们也不要那些俗礼,只是你不要过于声张!”
真正的大儒外圆内方,言语行事暗合儒家规范,但外在却不会拘泥于那些刻板的条条框框。
这些贾环从三人言语间的嬉笑杂骂中己经知晓,因此他也不谦让,恭恭敬敬的给三人端了茶。
礼毕,俞图笑道:“这下遂了你小子的心愿,你现在可以把下面的字母说出来了吧!”
说着俞图捋着胡须摇了摇头,他没想到他们三个作为当代知识界的泰斗居然会被一个狡猾的小子要挟了,而且还被他成功了!
“这虚名真是害人匪浅呀!不过这个却是实名,乃是有利万古的大事!”
俞图这样自我安慰着,当然沈士周和柳溪也这样自我安慰着。
听了俞图的话,贾环道了声:“是。”,然后来到书桌便,提起了毛笔……
门缝处,朱玉初螓首抬了起来,水灵灵的凤眼依旧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光芒——对于沈士周会上钩,她已经预感到,但没想到贾环这一竿子下去,上钩的人居然只能这么多!
“一群钓名沽誉之辈!”
朱玉初在心里愤愤的腹诽了一下,想到自己对贾环处处使绊子,却如螳臂当车,被碾压了,贾环还不知道,朱玉初突然有一股深沉的挫败感。
但随之她的莪心里涌出了浓浓的迷茫:红茶事了后,她本该离去,只是为贾环拜师的事说吸引,又觉得贾环处处别出心裁,所以暗中使绊子,想踩踩他。但现在一切都成过去,是走是留,这个抉择却涌上了朱玉初的心头。
留吧,好像已经没有了理由,而且毕竟是郡主之身,时间长了暴漏了不好看,影响名声;走吧,还有一些不舍,以及浓浓的不甘——离去,朱玉初觉得黛玉好宝钗她们会认为自己是知难而退,不战而被屈人之兵,这让朱玉初高傲的心,无法忍受!
当然这些还不是她想留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她有知觉,贾环以后的岁月还会很精彩,而且跟在贾环身边可以目睹这些精彩!
至于卖身合同之类的束缚,在朱玉初眼里是空若无物的,而对于来自晴雯的冷颜冷色,也不在朱玉初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在这时,报社内宅里,晴雯听如意说朱玉初又悄悄出去了,禁不住把针线箩筐往床上一摔,怒道:“又跟三爷去了,这狐媚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缠着三爷,一点规矩都不守!”
这些朱玉初自然不会知道。屋子里的‘嗯’‘喔’声传了出来,语调要么是里恍然大悟,要么是幡然醒悟;房外朱玉初听了更是惆怅不已。
而在这时,朱玉初突然听到沈士周‘咦’了一声,随即听他说道:“这拼音法是很妙!但是它是建立在会读的基础上,然后按照索引查字,但是如果有字不会读,这么多字寻找起来岂不麻烦?”
朱玉初听了,微微一思索,就明白了沈士周的意思,同时心底暗笑:“这拼音法原来也是有缺陷的!哼,这下丢人现眼了吧!”
而在下一刻,她就听到贾环坦然自若的声音:“回先生,学生还留了一手,叫偏旁部首法。”
……
其后三天,是走是留,朱玉初犹豫不定,而这三天内贾环拜师的事情也传了出去,只是为了避免太过于惊世骇俗和留有余地保全面子,柳溪在向他兄弟柳阳说这件事时重点强调了贾环积累的薄弱,以及贾环用拼音法的胁迫和自己为了天下学子大义凛然的屈从!
柳阳对于自己哥哥的意思自然心领神会,在传给贾政之后,贾政在欣喜贾环攀龙附凤之余,听着贾环三五年后才能有起色,本来想召贾环回府的心也就散了——毕竟他很愚孝,又想升官,当今天子又以‘孝治国’。
当然这事回府后,他也和王夫人、赵姨娘谈起过。经历这么多事,王夫人本来就对贾环忌惮不已,现在听了贾环找了那么多大靠山,心里也更是不想贾环归来。而赵姨娘听了则是兴奋不已。
事情传到了贾母耳里,在震惊贾环的能力之余,贾母和王夫人一样也是兴庆不已,认为自己很明智,赶走了贾环。她感觉如果不赶走贾环,想想贾环的能力,出了家还能逼走焦大,现在又有了靠山,只怕这家产会被贾环争夺殆尽。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现在宝玉和湘云打的火热,贾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有黛玉这样的前车之签,她可不想贾环再回来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