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房子穿古代
事实上,如今人们常吃的很多食物,不是外皮有毒,就是未煮熟的有毒,还不是都被食用了?这样庞大的人口,如果吃东西挑三拣四,还真养不活。相对而言,土豆已经是问题很小的食物了。
不过几日功夫,大夫们的反馈就摆到了王璞的案前。
王璞大喜,给忙碌了好几天又冒着风险试吃的大夫们封上了厚厚的红包,自然,也得多嘱咐一句,不能外泄。
对这一点,王璞不是太担心,他找来的,基本都是世代为医的家族的话事人,原本医者就最容易接触各家密辛了,如果再管不住嘴,那也保不住家业。
即使他们难免各有各交好的官场势力,但也只是借势而已,犯不上为了别人的仕途毁了自家的名声。所以这些大夫都很坦荡地答应了。
送走大夫们,王璞坐在书房思考:
能吃,产量大,而且既然在黎阳县能种,那北方多数的中等田地应该都可以种,最多是产量有些区别而已,即使产量砍一半,也算难得了。土豆献上去,他敢保证,绝对比之前那些官员献的粮种更好推广。
既然值得为它筹谋一番,那么,如何分润利益呢?王璞陷入了和宋念一样的纠结,甚至更加纠结了,宋念只要推给他这个做表哥的就成,王璞可没人可推了,只能列个名单挨个考虑。
而且他还得考虑,这事儿该不该让晋王分一杯羹。
不分吧,自己是王府长史,王府中凡有什么事都要由他代王爷受过的,若是晋州府发现了粮种,却和王府一点关系都没有,会不会有人以“晋王不关注百姓生计、不关注农事”为由而弹劾?
这也不是不可能,若不是京中实在难待,晋王当年不过十岁左右,又何必远离父母急着跑来封地呢?
要知道,贵妃生的大皇子,如今都小三十岁了,封地光给他送税赋和出产的珍品都送了近二十年了,他不还是在京中盘踞?
可见晋王好好的一个皇子,在京中过得有多战战兢兢。
可分吧,他又担心让京里觉得他真的和晋王连成一体了,毕竟他家和晋王已经有那层关系了,他再把这样的功绩分给晋王,是生怕不往死了得罪京中那两位狗咬狗的王爷吗?
原谅他不得不这么说,实在是他当年也被逼站队过,天知道他那时候只是个没什么根基的新进进士,站队,不过是被推出去当炮灰而已。
如果不是晋王实在是上位的机会渺茫,他真的想支持晋王了,好歹这小王爷别的不说,如今的确没什么太大问题,还试图关心百姓的生活。
王璞犹豫了一下,想了想自家的情况,叹了口气,还是决定分晋王点好处,好歹挂个名呢。
在纸上增增减减地列了个名单,其中赫然有黎阳县的县令、唐府尊、晋王,还有其余几位在晋州府分管农事的官员。
他准备先偷摸种一到两茬,好歹留出一部分做王宋两家的留种,不然献上去,他们可一点儿都没了。
然后再分些种子给名单上的人员,让他们尽量在其它县城种植,最后汇总一下产量,这样上折子,才真实可信。
其实也是他的一点私心,拉的势力多了,这份功劳,才不会被京里有意打压弟弟出头的两位皇子给压下去。
王璞把宋念叫来,这样那样地说了一通,询问他的意见。
宋念哪有什么意见,只要自家能有好处就成,直接被授官他是不指望了,这要是个普通农户献粮种,估计给点银子也就打发了。
也就是他有个好表哥,折子上还能带他一笔,府城的官员们也得记他这个功劳。
宋念已经盘算好了他要什么奖励了,之所以如今就想好了,是因为他知道,一旦此事做成,那些被表哥拉进来分好处的官员,多少都得给他些补偿。
他开始详细地对表哥说:
“表哥,你看这样成不成,最好给我一个府学名额,给我家一个府城的宅子,给我们筠姐儿一个明文的嘉奖,如果可以的话,再来点金银珠宝,那也差不多了。”
王璞一言难尽地听他说了一长串,只能安抚道:
“朝廷那里是什么意思,我不能保证,但是府城这里,我会尽量帮你和他们争取的。就是筠姐儿那个,有点难,你知道的,虽然是她发现的,可她太小,又是女孩,朝廷大概率会推恩到父兄身上。”
宋念其实已经猜到了,也没多说什么,反正到时候得了金银珠宝,也可以给自家闺女,除了名声上没嘉奖那么好听,其实用处更大呢。
王家在府城的根基浅,所以王璞手里,并没有很合适的庄子,但李氏的陪嫁中却有一处庄子,恰好在城郊,而且用的也都签了卖身契的下人,倒是很合适。
宋念唯一有些疑虑的,是李家的庄子会不会有下人透露给李家人知道?
防人之心不可无,要知道李家在府城的姻亲也不少,一旦透露出去,难保不会有人有想法,到时候,他们两家连第一个发现的优势都被削弱了。
王璞像是知道了宋念的想法,安慰道:
“你放心,其实除了一个管事以及几个下人,旁的都是我们成婚后买的。更何况你表嫂陪嫁来的下人,其实卖身契也都在她手上。更没什么至亲在李家,都是一家子一起陪嫁来的,他们知道应该维护哪家的利益。”